雨水花園(raingarden)是海綿城市21項LID(LID:LowImpactDevelopment)技術措施中的一種。近年來,針對城市雨洪管理提出的雨水花園理念及技術在美國、歐洲等地得到大力推廣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雨水花園運用景觀化處理手段,使植物與材料成為花園主角,與城市景觀相融合,讓雨水設施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除了具有實實在在的雨水調蓄功能外,更有著充滿藝術氣息的觀賞價值,使之成為解決城市雨洪問題、構建海綿城市的基本單元。
什么是雨水花園?
雨水花園也被稱為生物滯留區域(BioretentionArea),是指在園林綠地中種有樹木或灌木的低洼區域,由樹皮或地被植物作為覆蓋。它通過將雨水滯留下滲來補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徑流的洪峰,還可通過吸附、降解、離子交換和揮發等過程減少污染,是一種生態可持續的雨洪控制與雨水利用設施。
雨水花園形成于20世紀90年代美國馬里蘭州,喬治王子郡(PrinceGeorge'sCounty)一名地產開發商建住宅區的時候,為每棟住宅都配建了30-40平米的雨水花園。建成后進行了數年的追蹤監測,結果顯示雨水花園平均減少了75%-80%地面雨水徑流量,此后,世界各地開始建造各種形式的雨水花園。

雨水花園有哪些優點?
1、能夠有效地去除徑流中的懸浮顆粒、有機污染物以及重金屬離子、病原體等有害物質。
2、通過合理的植物配置,雨水花園能夠為昆蟲與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
3、雨水花園中通過其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調節環境中空氣的濕度與溫度,改善小氣候環境。
4、雨水花園的構造成本較低,且維護與管理比草坪簡單。
5、與傳統的草坪相比,雨水花園能夠給人以新的景觀感知與視覺感受。

雨水花園有哪幾種類型?
1、以控制雨洪為目的
該類雨水花園主要起到滯留與滲透雨水的目的,結構相對簡單。一般用在環境較好、雨水污染較輕的地域,如居住區等。
2、以降低徑流污染為目的
該類型雨水花園不僅是滯留與滲透雨水,同時也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適用于環境污染相對嚴重的地域,如城市中心、停車場等地。由于要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質,因此在土壤配比、植物選擇以及底層結構上需要緊密的設計。
雨水花園的功能是什么?

1、通過滯蓄削減洪峰流量、減少雨水外排保護下游管道、構筑物和水體。
2、利用植物截流、土壤滲濾凈化雨水,減少污染。
3、充分利用徑流雨量涵養地下水,也可對處理后的雨水加以收集利用,緩解水資源的短缺。
4、經過合理的設計以及妥善的維護能改善小區的環境,為鳥類、蝴蝶等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地,達到良好的景觀效果。

雨水花園如何選擇植物?
雨水花園既是一種有效的雨水收集和凈化系統,也是裝點區域環境的景觀系統,因此花園內植物的選擇既要具有去污性又要兼顧觀賞性。植物的選擇需遵循以下原則:
1、既可耐澇又有一定抗旱能力。
2、根系發達、莖葉繁茂、凈化能力強。
3、常綠與落葉搭配、草本與木本搭配,保證季相觀賞以及空間效果。
4、優先選擇本地植物。
5、常見雨水花園植物有蘆葦、香蒲、千屈菜、濕地松、水杉、楓楊等。

雨水花園如何進行維護?
1、在暴雨過后檢查雨水花園的覆蓋層以及植被的受損情況,及時更換受損的覆蓋層材料與植物。
2、定期清理雨水花園表面的沉積物,以免使其滲透能力下降,降低其效果。
3、定期清除雜草,同時對生長過快的植物進行適當修剪。
4、根據植物生長狀況及降水情況,適當對植物進行灌溉。

雨水花園經典案例賞析
清華大學勝因院
勝因院位于清華大學大禮堂傳統中軸線南段西側,始建于1946年,是清華大學近代教師住宅群之一。累年的校園變遷,使得勝因院局部低洼,加之缺乏市政排水設施,內澇問題嚴重。勝因院改造項目以用雨洪管理的設計理念和方法緩解內澇問題。其他一切景觀設計內容(公共空間、教育、紀念)都圍繞雨洪管理這個主題,以“配角”身份鋪展。
勝因院共設6處雨水花園,根據其高差關系,設置好各自的溢水口,以礫石溝或淺草溝連接,形成聯動調蓄作用。